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量水室
量水室文件
歷史沿革:
  量水室原始興建年代與設計因檔案佚失無法得知,據調查量水室建築為日治時期大正2年(1913年)3月竣工,作為觀音山配水池出水計量之用。於民國66年(1977年)公館淨水場完工後功成身退。

指定古蹟歷程:
  民國82年由內政部將「唧筒室」列為3級古蹟,於民國91年2月臺北市政府再將「觀音山蓄水池」「量水室」「渾水抽水站」等建築體,連同唧筒室,擴大古蹟的指定範圍,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,完成整體性的脈絡保存,並將這古蹟群正名為「水道水源地」。

整修期間:
  民國94年11月到95年10月。

建築特色及修護重點:
  依整修時之殘績顯示,量水室建築本體應為一長寬各9公尺磚造建築,雙坡水之斜屋頂,立面採漆(口食)塗面層,並以飾版及飾帶凹凸方式呈現立體感,為當時特殊的日式建築風格式樣;唯因後期水泥粉刷層覆蓋而不復見,屋頂部分為二戰後改建之鋼筋混凝土平屋頂。
  為復原日治時期建築風貌,經臺北市政府古蹟審議委員會決議,剔除二戰後施作之水泥粉刷層,將發現殘留原貌三角楣山牆及角柱予以修補,在立面上同時展現前後時期之歷史風貌。